您好,欢迎来到中共新乡市委党校官方网站!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机关党建文明创建

市委党校庆祝建校八十周年主题征文活动优秀作品展示(二)

发布时间:2023-12-26 浏览量:4400


新乡市委党校80年的“变”与“不变”

党史党建教研部  傅雅蕾


从1943年10月,中共太行八地委党校在抗战烽火中诞生,到2023年10月,中共新乡市委党校已经走过了整整八十个春秋。八十载朝气蓬勃,上下同心赓续党校培训事业;八十载风华正茂,继往开来共谋民族复兴伟业。八秩芳华,

党校在继承与发展、守正与创新、笃定与谋变中演绎着“变”与“不变”。   

一、“变更”的是校址,“不变”的是初心

80年,党校发展分分合合、党校校址不断变更。中共新乡市委党校,由市委第一党校(原新乡市委党校)、市委第二党校(原新乡地委党校)和市委讲师团合并组建。市委第一党校的前身是1953年2月成立的新乡市党干校,市委第二党校的前身是1943年10月诞生的中共太行八地委党校,此后两所党校几易其名、几度变迁。新乡市委讲师团1958年4月成立,历经撤销、恢复,最终于1994年6月,三家单位正式合并为“中共新乡市委党校”。1996年6月,新乡行政学院建立,2003年11月11日,社会主义学院成立,实行三块牌子一个机构的办学体制。随着党校发展,校址也不断变更。原地委党校的校址从太行山间到焦作市北场,从山西省晋城县的北坡村到沁阳市的紫陵、捏掌村,再到新乡市孟营村、荣校路;原市委党校的校址从城隍庙旧址(今市中药厂院内)到文庙旧址(今红旗区委院内),从工农中学旧址(今市十中院内)到市交际处东院,从五七干校旧址再到南干道东段。2007年1月,合并后的新乡市委党校迁入今天的校址(华兰大道606号)。

80年,党校始终不变的是为党育才的初心。党校因党而立、因党而兴、因党而强。在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党校铸就了办学治校的独特气质和深厚底蕴,始终围绕着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开展培训工作。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太行八地委党校最先举办的就是党员干部训练班,训练对象主要是坚持敌后地下斗争的县、区党员干部和少数积极分子,弄清这些党员干部在敌伪占领时期的政治表现,配合组织审查处理,进行党性、党纪教育和抗战形势任务教育,以整顿党的组织,纯洁党员队伍;解放战争时期,党校先后举办了两期“干部速成中学班”、一期“干部文化补习班”和两期“南下干部训练班”,为全国解放及时输送了一批急需的干部;新中国成立后,党校根据建国初期的农村工作任务和干部队伍状况开始了大规模的干部轮训;改革开放后,党校根据社会主义建设对理论工作的需要、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新时代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心任务的需要等,始终坚持强化干部理论武装和党性修养、研究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培养造就大批领导骨干,在忠诚服务党的伟大事业中书写光辉篇章。

二、“变化”的是面孔,“不变”的是责任

80年,党校学员来来往往、教师面孔不断变化。学员,是党校教学的实践靶向和目标指向。1943年至今,党校培训了一批又一批党员领导干部,学员面孔不断变化;教师,是党校熔炉作用发挥的关键,教师的理论素养、知识水平、师德师风等直接影响并感染学员,决定了学员的培训效果。1954年原市委党校成立初期仅有10名教职工,到今天党校有120多名教职工,教师的年龄和面孔也在不断变化。

80年,党校始终不变的是质量立校的责任。党校是传承党的精神血脉的殿堂,不是一般的学校,党校教育培训对象也不是一般学生,这样的“不一般”决定了党校要不断在师资队伍的素质提升上下功夫。一是坚持外引与挖潜结合,强化教师队伍“结构”的优化。从10名教职工,到120多名教职工,教师的年龄结构更加年轻化、学科结构更加合理化、理论知识结构更加优化;二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拉动教师素养“质量”的提升。党校课程既考验教师的理论水平,也考验教师结合学员的实际工作答疑释惑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走出教室“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多深入基层调研。因此,党校不断组织教师“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引进来”提升教研质量;三是坚持内修与外练结合,推动教学“能力”的跃升。好的专题课程既需要扎实的知识储备,也需要流畅的话语表达,还需要在不断讲授中打磨提升,因此,党校给教师们提供了不同班次讲授专题的机会,鼓励教师在“练”中提升专题教学的质量和教学能力。质量立校,党校才能成为不正之风“净化器”、党性锻炼“大熔炉”、全面从严治党“风向标”。

三、“改变”的是条件,“不变”的是耕耘

80年,党校环境日新月异、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从建立之初的流动办学到拥有自己的固定校舍,从抗战年代的“庙宇祠堂当教室,桌椅板凳膝盖上”到和平年代的“充满现代气息的楼厦林立,一应俱全的多媒体设备”,从地委的临时办事机构发展为独立的稳定的干部培训实体,干部教育培训不断正规化。时代环境变了、教学条件变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背后,也有一以贯之的“亘古不变”。   

80年,党校始终不变的是孜孜不倦的耕耘。80年,于一个人而言,已经进入杖朝之年,“允许撑着拐杖入朝”,步履蹒跚;而80年,于新乡市委党校而言,则一派欣欣向荣、生机勃勃。其中的重要奥秘,就在于一批批党校人辛勤耕耘,他们在这片热土上成长成才、成就自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薪火相传孜孜奉献,他们会为了党校的发展出谋划策、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他们会为了营造舒适的培训环境披星戴月、废寝忘食、尽职尽责,他们会为了讲好一个专题研读巨著、精心打磨、潜心治学,他们会为了写好一篇文章多次调研、几易其稿、不辞辛苦;他们也对后辈倾囊相授、提携帮扶,让年轻教师想作为、敢作为、有作为。2015年冬天,我们进入党校工作,无论是参与《旗帜颂》演出、基地带班,还是新专题试讲、外出调研做科研,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党校经验丰富的教师发挥传帮带的作用。每一名党员教师的成长均如此。80年,一代代党校人在这片热土上精耕细作、悉心育人,这才使得党校春华秋实、弦歌不辍,始终呈现出青春的姿态、向上的朝气。

新乡市委党校,回望过去,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展望未来,奋辑扬帆启新程,笃行致远续华章。


责  编:江怡桦  孔祥凯

校  对:王   敏

审  核:李   新